美国一月游游记
首先就是2小时加16小时的飞机,然后大家昏昏沉沉的就来到美帝了。
前两天是熟悉学校情况。不得不说柯盖德真的很大很漂亮,有山有湖,美丽的建筑和可爱的动物,气候很凉爽,各种设施也十分完备,宿舍条件很好,住下来真的很舒服。
大部分工作日,我们是上午上课,晚上讲座。觉得这个时间安排真的很好,上午学英语,下午的时候可以去健身、参加各种活动、去镇上购物、完成各种作业,从晚上的讲座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高端一些的知识,比如戏剧、美国政治、世界贸易、环境污染等,学习的时间有,想要的自由时间也足够,十分充实。
在整个行程中,虽然没有像我之前想象的一样把旅游当成重头戏,不过旅游大部分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第一个周末我们经历了美国独立日,在镇上看到了浩浩荡荡的游行。这一天,很多人来到镇上卖自己的小玩意,更多人是来这里看独立日游行,很多人会“星条旗加身”,打扮的很有节日氛围。游行的队伍十分长,人数众多。 美国的独立日游行不像中国的国庆阅兵那么正式,不仅有号手队伍,军队,更多的是一些群众性质的队伍,而且五花八门。医院、体操队、银行、乐队、博物馆、各种俱乐部都有自己的队伍,作为人口占汉密尔顿市一大半的柯盖德大学,当然也有自己的队伍。美国的游行是十分自由、欢乐的,大家把这当成一种狂欢,不停有人给街边的小孩发送糖果巧克力,连老人都是打扮得十分花哨地来看这个游行,可以说从这里很直接的体现了美国自由开放的民族思想。
老师和同学们的第二次旅游来到了纽约。纽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百老汇的悲惨世界,炉火纯青的演技外加上天籁的歌声,把整个故事表演得十分动人。尚万强的倔强和正义,沙威的耿直,科赛德的天真,芳汀的脆弱,马瑞斯的热情,小店老板夫妇的铜臭,都被演员们表现得栩栩如生,加上十分高亢的歌声和生动精致的布景,整个表演一气呵成。
华盛顿的旅行就更没的说了,国会大厦之行让每个人都觉得兴奋不已,副总统办公室、上下议院会议室、奥巴马的信件以及糖果桌,分分钟逼格提升有木有!还有各大博物馆,因为总是在一个展品面前流连忘返,我只去了两个博物馆,分别是航天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各种航天模型,宝石展览,动物标本,都让我们赞叹不已。
一个月的旅程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边玩边学度过了一段很快乐的时光,也相信柯盖德的夏令营会越办越好。
(2014级柯盖德夏令营项目学生 黎诗昱)

美国游记
美国之行的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大致是三个方面:纽约的繁花,华盛顿的宏伟,与哈密尔顿小镇的怡然自得。
纽约之行让我窥见了美帝的商业繁华。第一站是摩根斯坦利——世界四大投资银行之一,面对面与摩根斯坦利的高官对话。然后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参观。在纽交所的交易大厅里,见证了一分钟进出二十万美元的现金流,也见到了在纽交所上市的众多中国公司,感到亲切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企业正在被世界所熟识、正在与世界接轨的步伐。结束了华尔街的金融之旅,我们来到了时代广场见证商业繁华。不得不承认美国真是一个比香港还适合购物的地方,也是一个锻炼自己控制能力的地方。在第二天的行程中,我们参观了大都会博物馆,里面的收藏品不仅精美绝伦,还展示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且配备了现代化的讲解技术,使我们的参观更加深入。这个城市展示出的物质与艺术深深吸引着我。
华盛顿之行让我领略到美国帝都的雄伟霸气。单是国会大厦、白宫和林肯纪念碑“三体一线”的设计就令人惊叹,更不用说环绕其中的一大圈国家博物馆,范围涵盖了航空、艺术、自然历史等各个方面,并且免费对公众开放。最令我难忘的是深入国会大厦的旅程。由前资深国会议员 Alan S. Frumin带领我们参观了国会大厦的各个角落,从参议院的议会大厅,到各个领袖的办公室,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国政治的浓厚氛围。
虽然我也很喜欢纽约的商业繁华与华盛顿的政治宏图,但还是最喜欢哈密尔顿的小镇生活,悠闲自得。从街边小店到农场主的市场,从高端典雅的琴房到奥林匹克标准的游泳馆,从早晨的英语轰炸到晚上听完讲座看着八九点的日落走回宿舍,这种有规律的、惬意的生活十分令人留恋。最喜欢和这里的教授聊天,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知识、随和的性格,并且十分乐意与我们探讨各种问题,尽管有时候我们的问题显得不着边际。
此次美国之行让我明白,要想了解和理解一个国家,一定要亲自到那个国家生活一段时间。之前对美国的许多想象,在与当地人交谈之后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修正。而我一直无法理解的美国人“以车代步” 的习惯,也在这一个月里得到了解答。中美两国的合作日益增长,希望两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
(2014年柯盖德夏令营项目学生 陈思敏)
美国之行心得
这次美国之行,在接受英语课课程以及领略美国风光之余,也有不少的心得与感悟,现在纪录如下。
首先,汉密尔顿镇上居民的文明与礼貌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第一天清晨来到柯盖德大学,放好行李,我就漫步在校园之中。清晨的街道空荡荡的,来往的行人无非是起来晨跑或是遛狗的人。然而无论是谁,每当与我迎面相遇时,总会向我打声招呼。在中国,很难想象人们会在街上对相遇的陌生人打声招呼。尽管这只是我第一天来到这里,然后小镇居民友善的问候让我已然忘却了新来咋到的恐惧。 而在接下来几天的生活中,让我更加感受到小镇文明素质之高的一点是汽车对行人的礼让。在行人与汽车相遇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汽车司机完全可以选择加速抢先通过,然后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停车礼让。这在中国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我认为,尊重和学习小镇居民的文明与礼貌,对于建设当代中国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美国人的交友方式与中国人有很多不同。在美国,建立彼此之间的友谊关系很容易,只要勇于向别人介绍自己,就可以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派对也是在美国十分普遍的交友方式。当然,这种交往所得到的友谊往往停留在表层。若想要建立更深层次的友谊,两人还必须有更深入的交往。在中国,友谊往往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两人间的友谊时常要经常漫长的时间来造就。但是友谊一旦形成,往往就是极其牢固的。认识到两国对友谊认识的差异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因为要想适应美国的大学乃至社会生活,懂得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美国教授的教育方式相比国内大学也有很大不同。在美国的讲座上,教授总是在征求学生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吸收问题。同时,教授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观点与看法,这种思维的碰撞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然而中国的课堂往往都是老师单方面的教授,学生单方面的吸收,缺乏彼此之间的互动,课堂也显得较为沉闷。当然我们不能下定论说中国的教育就劣于美国,因为这种“填鸭式”的教育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用最短的时间向下一代传授的大量的知识。然而我认为,在大学的学习中,知识的吸收已不再是关键,培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因此,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模式值得中国大学借鉴、学习。
(2014年柯盖德夏令营项目学生 徐源晗)
随笔
从来美国的第一天就心心念念地要记下在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奈何生活过得太过充实,直到行程即将结束,才匆匆提笔。一个月的时光快到转瞬即逝,依稀觉得昨天我们还在吐槽美国的食物,今晨醒来却已习惯可乐加冰淇淋。
习惯的力量果然是无穷大,回国多日仍然无法摆脱倒时差后遗症,带着对美国的记忆躺在床上,想起临回国的前一晚我们在宿舍楼下tea club后看到的满天繁星,热爱天文的小伙伴可以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北斗七星以及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种星座,这时在黑夜中跑过了一只鹿,着实让我们又惊又喜。Colgate优雅的环境,让我们这样一群早已忘记自然的人能真正无拘无束的享受宁静的生活,有山有湖有树林,去食堂的路上总是忍不住停下给松鼠拍张特写,逗一逗在湖边散步的鸭群,每天走着一样的路却总有不一样的惊喜。
回国后大家见我,开口第一句总是问:“美国怎样?”算是一句客套话,却总让我一时想不出答案。很难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来概括我这一趟丰富的美国之行,但我总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两件事来说明我亲身感受到的美国社会。
一件事发生在我们回程那天,在时报广场等候我们的大巴和一辆雪佛兰跑车发生刮擦,我没有亲眼看到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就暂且不愤愤不平。雪佛兰的司机抓着我们赶着去机场的心态想私了,却坐地起价,200美元,300美元,500美元……另一件事情是发生在Colgate,我走在路上突然被蜜蜂咬了,疼到瞬间走不了,这时路边有一辆车停下来,下来一对夫妻,疾步走来问要不要把我送去医院,一边还询问我有没有过敏情况让我不要害怕。
碰瓷的事在国内早已屡见不鲜也不想多加评论,但有路人愿意停车帮助却着实让我震惊,当我们的思想早已森严戒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时候,这样一份温暖却重燃人性的光辉。我们将“路边扶老人”看作一个普遍社会问题,给自己的社会冷漠增添一份义正言辞的说法,可是不要忘记,即便是在美国同样存在着如“中国老人”的碰瓷“典范”,并不是因为社会的发达可以避免人性的弱点,而是国民素质的提升让很多人能够纯粹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
Colgate的当地居民用他们真诚热情让我们在异国他乡却从不陌生,临别前一对老爷爷老奶奶用传统的中国送别方式——目送,在街角看着我们的车直到消失在弯道,我们挥手,却不说别离,因为我们将永不忘记这个美好的夏天。
(2014年柯盖德夏令营项目学生 上官柠夕)
